跳到主要內容

南部科學園區

Menu
出土文物 - 南部科學園區 - Southern Taiwan Science Park
出土文物

出土文物

一、臺灣第一犬-狗遺骸
在南科園區每個文化期皆有出土狗骨骸,其中南關里遺址出土的犬隻遺骸年代最為久遠屬大坌坑文化,骨架相當完整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兩具狗遺骸的擺放方向皆朝向南方向與埋葬人體的頭向相同,推測生前與其主人有密切關係,可能被視為社群成員。這也是現今臺灣最早養狗的證據。
大坌坑犬隻遺骸
大坌坑犬隻遺骸,南關里遺址出土-臺灣第一犬。
二、埋葬禮俗
南科園區至今發現墓葬已超過千具,各時期的埋葬行為可從豐富的墓葬資料窺見一般。墓葬指人過世後,依照各個文化不同的習俗將遺體做埋葬或處理的動作。在處理的過程中,包括人骨本身、不同材質的葬具、陪葬物品、甚至是埋葬過程中進行的儀式動作等等,被包含在地層中保存下來。
墓葬:
每一個文化期的生命禮儀表現都不相同,例如大坌坑文化與牛稠子文化墓葬葬姿主要為頭向朝南仰身直肢;反映南北向、平形排列的聚落格式,在大湖文化,墓葬頭向朝北、仰身或俯身直肢。蔦松文化埋葬習俗以豎穴土坑、有陶容器陪葬置於頭旁、頭向朝北的仰身直肢葬為主。到了漢人進入臺灣,整個葬俗迴異於史前時代,乃是以三合土槨及木棺並堆冢來埋葬死者。除葬式外,陪葬品之內容也有早晚差異。
墓葬
墓葬
道爺大墓
道爺大墓
甕棺:
甕棺墓葬是史前時代以甕、罐一類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,牛稠子文化與大湖文化時期常使用甕棺埋葬幼兒和少年;將孩童夭折後的屍骨放入陶甕中,蓋上蓋子,埋於地下。
甕棺
甕棺
三、工藝技術
陶器:
每個時期陶器表現具有其特色,大坌坑文化有壓印紋飾與繩紋;牛稠子文化出土大型甕棺;大湖時期開始改變燒製方式以悶燒為主,所以多為灰黑色陶器;蔦松文化象徵金屬器時代,對陶器的製作較不精細,陶器器身有穿孔紐,以便穿繩攜帶收納。西拉雅文化開始有安平壺、青花瓷的出土文物,但陶器和瓷器為不同原料。明清漢人文化因為製糖產業需求,有了大型糖漏。
大坌坑陶器
大坌坑文化時期陶器,有壓印紋飾與繩紋。
牛稠子甕棺
牛稠子文化時期陶器,出土大型甕棺。
大湖文化陶器
大湖文化時期陶器,多為灰黑色陶器。
蔦松文化陶器
蔦松文化時期陶器,該時期陶器的製作較過去為不精細,陶器器身有穿孔紐,以便穿繩攜帶收納。
安平壺
西拉雅文化時期陶器:安平壺。
青花瓷
西拉雅文化時期:出土青花瓷。
糖漏
明清漢人文化時期,因為製糖產業需求,出土有大型糖漏。
玉器-人獸形玉器:
(一)南科園區出土的玉器主要為閃玉質製作而成,器形包括有玉錛、玉管珠以及玉環。 但未曾發現大量玉廢料,研判應該是由東部玉礦產地與製作工坊完成後,先進行粗胚的切割後,再交易至臺南地區,推 論與臺灣東部有著互動密切的關係。
(二)人獸形玉器在三寶埤遺址發掘時出土,從器形來看,長約81.37 mm,寬約20.29 mm,厚約3.22 mm,從造型來看,呈現單件型態,外型上亦人亦獸。本件玉器頭部上方,留有類似髮髻或帽冠之造型,乍看下本件玉器與其他地方出土人獸形玉器相似,但卻較為大型,腰部與腿部較為粗壯,精緻度不如卑南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器,但尚無法判定此件玉器造型是否具有地方的特色。
人獸形玉器
三寶埤遺址發掘時出土:人獸形玉器。
玉管珠
玉管珠
石器-巴圖石斧:
(一)造形似湯匙形狀的中大型石器,長度 20 到 70 公分不等,表面光潤平滑,顏色大多是青黑色,形狀分薄平型和厚脊型兩種。
「巴圖(Patu)」這個名詞由紐西蘭毛利族而來,形狀類似飯匙或船槳的手持器物,有石、木、骨等各種材質,推論用來當作武器或祭祀用器具。
(二)巴圖形石斧為有刃石器的一種;刃部前端有軟性消耗痕,從柄部及刃部使用痕跡來判斷,應不是用作伐木等猛力砍擊方式的工具,很有可能用在農作栽培鋤地活動的耕作用具。
巴圖形石斧
巴圖形石斧:為有刃石器的一種,很有可能用在農作栽培鋤地活動的耕作用具。
金屬器-準提佛母銅錢:
距今約二千年前,臺灣的史前時代開始進入金屬器時代,準提佛母銅錢為社內遺址出土文物,寬度約1.8公分、重0.6克,銅錢一面刻有「準提佛母」楷書,本錢幣與一般當時流行的方孔錢不同,中間為圓孔,應為特定用途之錢幣。另一方面,缺乏「方孔」、「周廓」,等典型錢幣特徵,故也有可能是做為刻載佛母聖名的宗教厭勝物。
準提佛母銅錢
社內遺址出土:準提佛母銅錢。
骨角器-鹿角骰子:
社內遺址發現出土骨角器中,有4枚鹿角製作的骰子,與現今常用的骰子型態與點數標示方式完全相似。
骰子對西拉雅人是裝飾品還是賭具,是否也同漢人一起參與賭局,留給人們極大的想像空間。
鹿角骰子
社內遺址出土:鹿角骰子。
維護單位 : 規劃建管科
最近更新時間 : 2024-07-01 14:11:24